失去山林的孩子


image.jpg

 

(文/環境教育專案教師 王喜青)

 

失去山林的孩子(Last child in the woods),

是談現在兒童接觸太多聲光媒體,而不再到林野小溪去玩,

產生大自然缺失症的一本書。

身為一個環境教育工作者,聽說這是一本必讀的好書,

於是便慕名的從學妹那,借了這本書來拜讀

(看清楚,是「慕名的從」,不是「從慕名的」)。


當我興奮地翻開爬滿文字的頁面,很神奇的,

它改善了本人失眠狀況,最後的命運可想而知,就是供起來「拜」。

我並不想推薦這本書,因為本人壓根就沒把它給看完。

不過它倒是讓我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鄉「野」的那段時間。

小時候家裡的拖鞋總是無法成雙對,因為附近有的小溪是小孩們愛去玩的地方,

游泳、抓魚、抓蝦、打水漂、蓋秘密基地(其實就是把五結芒亂綁一氣)。

玩的入神了,常常一個不小心讓鞋子在溪裡載浮載沈的漂流,

此時鞋溺己溺的精神,將激勵著全部的人以悠關人命的心情,

在岸上追著跑(這時五結芒就很令人生氣了!),

運氣好的拾了回來,運氣不好的只有眼巴巴地看著它隨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去不復返!

然後光著腳,或是拖著剩餘那隻,回家吃飯配藤條(相信我,衣架比較痛!)。


所以我說悠關人命嘛,父母總是擔心的打到你叫不敢,

可是下次還去玩嗎?

那當然!

有座橋橫跨小溪,是孩子們聚集烤地瓜的地方。

橋上車水馬龍,橋下埋鍋造飯,坎煙裊裊升起,香氣隔江千萬里。

這蕃薯是辛苦的從農民那「借」到的,然後分贜到每個孩子的肚子裡,

不過老是這樣趴在地上,偷偷摸摸的循線找地瓜也不是辦法,

我們這群孩子也是有羞恥心的,

於是乎大伙決定洗心革面、改過向善,每人拿出點零用到市場去買。

但市場買的總少了點什麼,好像沒有被農民追趕一下就渾身不對的感覺,

畢竟家瓜沒有野瓜香!吃起來怪沒勁的。

所以很快的,從良計畫也就趕不上大家心情的變化,被我們拋到九霄雲外,用借的比較好。

 

如同這本書第十二章所「樂樂長」的敘述(它也是唯一我一口氣看完的章節),

如果孩子都沒有野外經驗,那未來我們可能就會失去想要保護環境的人,

因為會投入在這類工作或領域,這種生命體驗是在小時候逐漸建構起來的。

我覺得過去在小溪、田裡面玩的經驗的確影響我很大,

現在才能持續投身在環境教育工作裡。

雖然我沒想過要培養拯救環境的超人,而且有時自己還頗「宅」的,

但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開始累積與自然相處的經驗,卻是我滿認同而且覺得重要的事情。

 

所以囉!我的工作就是想盡辦法把孩子弄到山裡頭,

其實我還希望不要搞什麼課程讓他們做,

即使什麼都不做,到山裡來野也很好,

但這樣子我可能就會被說偷懶,不想設計課程之類的話吧!

 

有回同事下山去接學生上山,車行桃119縣道時,

有位學生和同事說:「我想上大號!」

同事說:「不能忍嗎?我們快到了」,

學生回說:「忍不住了,是稀的那種,己經……!@#%^$#*

於是整車的學生(約40位),就停下來給這位同學方便,

我相信這個過程對他、整車的同學、我的同事,

都是深刻的重要經驗,

不可否認,這也算是種親近山林的方式吧!

 

於是我們頓悟:

「拉屎的 child in the wood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able02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